“院校研究与学生成长”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2017年年会在徐州隆重召开
发布人:高等教育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2-05-30   浏览次数:1138

 “院校研究与学生成长”学术研讨会暨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2017年年会在徐州隆重召开

 79日至11日,徐州胜境,云龙湖畔,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和江苏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院校研究与学生成长’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2017年年会”在徐州隆重召开。为更好地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发展成长,本次会议的主题定为:“院校研究与学生成长”。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献君教授,江苏师范大学校长周汝光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部主任高晓杰,美国加州大学常桐善博士,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Hamish Coastes教授,江苏师范大学副校长蔡国春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副理事长、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周川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副理事长、成都师范学院校长陈宁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史静寰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别敦荣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孙朝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秘书长、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陈敏教授,以及分会部分常务理事、理事、中外专家学者、研究生、新闻媒体等近500人参加了会议。
7
10日,大会正式开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孙朝博士与武汉理工大学前副校长张安富教授分别主持开幕式和主会场报告。
周汝光校长作为东道主代表江苏师范大学致辞,他对前来参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对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对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学科、以及高等教育研究团队发展情况以及所取得的成绩作了介绍。

高晓杰主任在开幕式上致辞。她指出,近年来,院校研究分会紧紧围绕高校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组织了一系列重大学术交流活动,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在促进我国院校研究,促进高校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现代化,推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高校改革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各有关高校和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的高度肯定和充分认可。她认为,今年会议主题是“院校研究与学生成长”,这个主题抓住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和关键,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讲话和今年5月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核心内容与精神相一致。人才培养的问题是大学的核心问题,而院校研究分会主要职责就是要通过研究高校的科学管理,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杰出人才,这是院校研究分会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从这个意义讲,院校研究越来越重要,院校研究分会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秘书长陈敏教授宣读了“中国院校研究优秀青年学者”名单。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马莉萍,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文雯,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祁占勇,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陆一,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何晓芳,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规划处、高等教育研究所张新培,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张端鸿,国防科技大学训练部彭安臣,中山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傅承哲,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校研究所魏署光等10位学者当选为“中国院校研究优秀青年学者”。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理事长刘献君教授致辞并作大会报告,报告的主题为“中国院校研究规范发展的走向”。他首先向当选为“中国院校研究优秀青年学者”的10位获奖人表示祝贺,并代表院校研究分会感谢江苏师范大学为会务做的大量服务工作。接下来,他总结了院校研究分会过去一年开展的五项主要工作,回顾了中国院校研究走过的三个发展阶段,明确指出中国院校研究要走向规范发展的新阶段。他着重阐述了今后一段时期中国院校研究工作要重点抓住的三个问题:紧紧抓住决策支持这一院校研究的核心职能,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创新院校研究机构模式。
刘献君教授指出,为学校提供决策支持,是院校研究的核心职能。没有决策支持系统,或决策支持系统不健全,是我国高校决策体系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为决策提供支持,应从以下方面考虑:一是要了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二是了解我国国家发展战略及对学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三是要了解同类高校发展现状并进行同型比较与标杆参照;四是要了解本校发展状况,特别是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五是要为学校领导提出的决策项目建立决策模型,提供备选方案。
刘献君教授强调,大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继续强化育人是高等教育的核心”(杜玉波)。院校研究要服务于学生成长。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三个突出问题:第一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是我们要确立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第三是学生的个性发展问题。大数据为院校研究的开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通过大数据,进行学习分析,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特别是个性化教育的开展。
刘献君教授认为,我国院校研究机构,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开展院校研究的需要,探索多种模式。具体包括院校研究所、院校研究中心模式,高教所与发展规划处合并模式,院校所、委员会模式等等。
最后,刘献君教授指出,在院校研究规范发展阶段,涉及面广,需要探索的问题多。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从问题出发,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有力地推进院校研究的规范发展。

美国加州大学常桐善博士对院校研究与学习分析的关系做了深入阐述,重点分析了院校研究在学习分析中的作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Hamish Coasts教授和清华大学史静寰教授联合主讲,探讨了如何通过院校研究推进高等教育确立新价值观。中国人民大学周光礼教授、江苏师范大学蔡国春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张俊超博士等学者,就双一流建设、重启“院校研究中国化”议题、基于教与学大数据的教学评价与人才培养等内容作了主题报告。
710日下午至11日上午,参会代表围绕五个分论坛的主题继续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为扩大发言代表的范围与方便参会代表进行充分的互动,设置了专题发言、自由研讨、自主申请报告等灵活参与形式,有60多位学者在分论坛介绍和交流了各自的研究成果。第一分论坛为今年首次设置,主题为“院校研究与高校领导决策”,由成都师范学院校长陈宁教授主持,采取自由发言与讨论的形式,与会领导与代表围绕着高校领导决策、政校企合作、民办高校发展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第二分论坛由厦门大学别敦荣教授负责,来自苏州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的16位代表围绕着“双一流”建设、战略实施与评估、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院系治理等问题进行了交流,第三分论坛由南京师范大学王建华教授负责,来自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的13位代表围绕着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能力提升、课程建设、教学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汇报;第四分论坛由清华大学史静寰教授负责,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的14位代表围绕学习动机、学习效果、博士生调查等问题进行了研讨;第五分论坛由苏州大学周川教授负责,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的12位代表围绕着美国高校院校研究课程、学生事务的预测分析、数据可视化、院校决策等问题进行了探究。各分论坛的专题报告结束后,各负责人还就分论坛的报告与交流情况进行了总结与精彩的点评。
经过近20年的探索,中国院校研究走过了初步形成的阶段,进入到规范发展的新阶段。在此新阶段,中国院校研究需要有新突破,在目标上需要战略性调整。为学校领导提供决策支持,促进院校的组织发展,依然将是院校研究的重要目标。同时,大学的主要目标是立德树人,学校决策的落脚点是学生健康成长,因而院校研究要面向广大的学生,将他们也作为决策支持的对象,促进他们的学习与成长。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院校研究中的贯彻落实,也是院校研究走向规范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次以“院校研究与学生成长”为主题的会议在这种背景下召开,参会人数多,学术水平高,研讨气氛浓,让参会学者普遍感到受启发、有收获,并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青年学者,必将对中国院校的规范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