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功举办“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与高校自我评估”学术报告会
发布人:高等教育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2-05-30   浏览次数:693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功举办

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与高校自我评估”学术报告会

为充分发挥第三方教育评估评价机构作用,促进高校内部质量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合全国各主要评估评价机构举办的“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与高校自我评估学术报告会”,于201717日至8日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来自全国主要评估机构、社团组织、科研部门的资深专家和200多所高校的50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学术报告会。主办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季平、秘书长康凯、副秘书长叶之红、秘书处学术部主任高晓杰、办公室主任王雪涛等参会并主持;支持单位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吴岩、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王立生、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宗瓦等评估机构专家作大会报告;承办单位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同济大学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李亚东、副主任陈峥参会主持或报告。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季平、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作大会致辞。季平副会长致辞中指出,新年伊始,围绕着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与高校自我评估的主题,全国主要教育评估评价机构与高校内部质量评价机构相聚同济大学,正是以学会学术论坛的方式,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这次会议两周内报名
500多人,说明高校质量管理意识和自我评估的自觉性在不断提高。为此,有必要强调,高校应当继续强化主体责任和质量意识,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自我评估;第三方评估应当成为促进政府管理方式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现有评估评价机构应当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亟待发展全国教育评估机构组织,推进行业自律。伍江常务副校长在致辞中介绍了同济大学自2003年开始,坚持探索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督导评教、教师评学和学生评教工作,不断完善校内两级督导体制机制;持续探索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指导深化校内专业评估,推动课程和教学改革,大力促进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知识体系到能力体系”的转变;积极探索以教学状态数据信息平台建设为抓手,加速推进全校质量保证体系的信息化,加强教学质量的常态监测和反馈改进,校内评估已成为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进一步完善“督导、评价双轮驱动,本科、研究生、院系三位一体”的质量保证体系。学校在实践中体会到,国家和教育部倡导的第三方评估对于学校内部质量管理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吴岩、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王立生首先做大会报告。作为第三方评价机构中的国家队,在推动高等教育评估认证创新实践方面,两个机构积累了丰富经验。吴岩主任的报告围绕精准把握新形势、新思路、新理念、新标准、新方法、新技术的六大问题,系统分析了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实践;联系国际高等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产出导向”“坚持持续变革”的发展理念,介绍了推进院校评估和专业认证的重点难点问题;围绕自我评估、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国际评估,教学基本状态检测“五位一体”的质量保证体系,提出第三方评估机构必须和高校自我评估内外配合共同发力;总结了对评估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掌握先进的质量理念,才能保证走的方向对;掌握先进的质量标准,才能保证走得快;切实建立起质量文化,才能保证走得长远。王立生主任的报告全面介绍了学位中心的组织发展、服务领域及职能拓展情况,结合学位中心的服务项目,重点介绍了开展第四轮学科评估、学位论文送审服务、高质量
MBA教育认证、省级“双一流”建设教育认证,以及成立亚欧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组织等方面所做的探索。其中第四轮学科评估有五点创新性的做法: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把建设成效作为重点、改进师资队伍评价、改进入门评价标准、突出社会贡献、改进评价方法,以及创新评估模式的调整,明显提升了第四轮评估的科学性、公平性、准确性,及结果的公信力。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康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宗瓦的大会报告,介绍了教育领域的行业协会、学会在第三方评价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康凯秘书长报告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对高校信息公开情况的测评与研究,介绍了高校信息公开监测工作所依据的指标体系和监测方法、路径,以及监测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问题,报告了“一对一”结果反馈服务对高校信息公开工作的促进作用。宗瓦副秘书长的报告介绍了协会开展跨境教育质量保障工作的背景、所发挥的质量监督作用和行业引领作用、跨境教育质量保障的探索实践,充分肯定了加强第三方评估工作的努力方向。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任邱均平、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程莹的报告,介绍了高校研究机构在推出大学“排行榜”方面的探索和体会。邱均平教授介绍了
2016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及某大学“双一流”建设态势分析,对评价目的与意义、指导思想与原则、对象与指标体系、数据来源与处理、评价结果与分析、评价结论与启示等进行了说明。关于大学排名,他认为一要重视,二要分析,三要利用,以评价结果推动高校发展。程莹主任关于“大学排名的理想与现实”的报告,回顾了在世界大学排名的主要经历、指标体系、方法路径、主要影响及独特价值,指出没有一家排行榜的排名方法能获得所有人认可,只能以负责的态度解释每一项排名指标的选择理由和目的,使学校能够自行判断各项指标和办学方向的相关性,让各界充分了解排名导向与自身目的的相关性。排名已经是无法回避的存在,在研发更多排名的同时,会帮助大学理解排名,做全面具体分析。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组长武书连、麦可思集团副总裁麦可思咨询公司总裁吴垠的报告,介绍了作为民间社会组织在推进第三方评价方面的报告。武书连组长分享了从事大学评价工作
26年的心路历程,介绍了《中国大学评价》的标准体系、研究路径和具体做法,特别是运用“归一”方法对论文、著作、奖项、专利同等全部实行按照一级学科归一,以实现不同学科之间、不同类型大学之间的比较。吴垠总裁报告了麦可思公司的发展概况、工作业务以及其公司出版的文献,重点介绍了以毕业生跟踪评价,打造毕业生就业力;以学生成长监测,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发展评价,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以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测,深化教学改革;以专业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五个方面的服务项目。
  同济大学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陈峥、淮阴师范学院院长朱林生的报告,交流了高校内部质量管理的实践成效和体会。陈峥副主任的报告回顾了我国近二十年高等教育评估的历程,重点介绍了同济大学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理念、覆盖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同济大学教学督导工作、自我评估工作,详细交流了同济大学通过评估、监督等途径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理念思路、组织结构、实现路径及具体措施,讲解了督导评估双轮驱动,质量保证落实落细的宝贵经验。朱林生院长的报告,基于质量保障的教学督导工作理论与实践,阐述了新的督导理念以及区分性督导、临床性督导、人力资源性督导的内涵,介绍了教学督导工作中的五个创新:工具性督导转向发展性督导、结果性督导转向过程性督导、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以督为主式转向督导并重式、单一式的督导转向多样式的督导。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部赵强、
Blackboard中国教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陈永红的报告,提供了高校做好自我评估的窗口和工具。赵强同志基于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2013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监测结果,分析了高校质量报告的特点与问题,提出以完整性和准确性考量教学质量,以公开性、时效性面对社会问责,以真实性和科学性呈现高校教学质量现状,以诊断性和反馈性改进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以短板共性、问题逻辑性促进高校教学综合改革五点建议。陈永红研究员基于日常教学活动直接证据的教学评估体系,介绍了结果导向的专业认证10个要点:专业能力、毕业要求、学生专业能力评测标准、课程体系与教学大纲、专业课程教学过程、课程体系与专业能力匹配、学生专业能力评估、学生专业能力差距分析、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教学质量改进措施等,并通过具体案例做了详细分析。
  这些高水平的大会报告被研究学者评价为“都是认真准备、精彩有料”,受到高校代表们的广泛好评。大会期间安排了第三方机构权威专家内部座谈会,季平副会长主持,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吴岩、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叶之红、教育部学位研究生发展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处处长林梦泉、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念才、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任邱均平、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组长武书连、麦可思集团总裁王伯庆、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汤霓博士、上海市教育评估协会秘书长王欣、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高教所所长董小平、河南省教育评估中心副主任董学武、福建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柏定国、江西省高教评估所长黄明和等专家出席,并围绕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的“独立性、客观性、科学性、效用性、国际性”五个议题进行了研讨。会议首先由同济大学李亚东主任介绍了“第三方教育评价的政策走向和制度建设”;随后,与会专家坦诚交流,各抒己见,畅谈了对这五个方面问题的认识。

  本次学术报告会为政府、高校与社会评估机构搭建了交流平台,促进了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与高校自我评估的学术研究,取得了圆满成功,在我国教育评估事业和“第三方评价”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